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旗情概况
鄂托克前旗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鄂托克前旗1980年从鄂托克旗分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南与陕西省接壤,121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7.4万各族人民。
鄂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北纬37°44'—38°44'之间,东经106°26'—108°32'之间,为毛乌素沙漠的腹地。北与鄂托克旗相依;东与乌审旗相连;南与陕西省靖边、定边两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西与宁夏陶乐县、灵武县接壤。总面积12500平方公里。地势从布拉格苏木到三段地镇呈南北脊型,分别向东南-西北倾斜,海拨最高点达1564米,最低点为1160米,境内海拨一般在1300—1400米之间,地貌类型分梁、滩、沙3种。梁地占全旗总面积的31.46%,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下水埋藏较深,多数地区在50米以下,个别地区超过70米;滩地、沙地分别占全旗总面积的7.94%和60.53%,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毛乌素沙漠腹部,地下水位2-3米。东南流沙呈西北——东南条带状与滩相间分布。
鄂托克前旗1980年从鄂托克旗分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北纬37°44'-38°44'之间。东、北与乌审旗、 鄂托克旗相连,南与陕西省定边、靖边县接壤,西与宁夏盐池、灵武、平罗、银川毗邻。总面积12318平方千米,总人口7.4万人(2004年)。旗人民政府驻敖勒召其镇,邮编:016200。代码:150623。区号:0477。拼音:Etuokeqian Qi。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南端、毛乌素沙地腹部,海拔1 300~1 400米之间。属中温带温暖型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94.1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7.4℃,年日照时数达2 700小时。
行政区划 鄂托克前旗辖4个镇:敖勒召其镇、上海庙镇、昂素镇、城川镇。以及68个嘎查村、7个社区居民
委员会
2000年,鄂托克前旗辖5个镇、1个乡、3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66866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 敖勒召其镇26492 三段地镇5542 上海庙镇2230 昂素镇6271 城川镇9782 二道川乡4173 布拉格苏木4259 毛盖图苏木3594 珠和苏木4523
鄂托克前旗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敖勒召其镇:辖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6个居委会;塔班陶勒盖、乌兰道崩、敖勒召其、查干巴 拉嘎苏4个嘎查;大沙头、三道泉子2个村。
三段地镇:辖 三段地、马场井、漫水塘、洪山塘、巴郎庙5个村。
上海庙镇:辖 水泉子、八一、沙章图3个村。
昂素镇:辖 昂素、巴彦柴达木、巴彦乌素、哈日根图、巴彦呼日呼、玛拉迪、毛盖图、苏力迪、克仁格图9个嘎查;农场。
城川镇:辖 城川、希里、糜地梁、新寨子、敦达图5个嘎查;大发、苏坝海子、大场子、大沟湾、高潮畔、黄海子、章昂希里、羊场壕8个村。
二道川乡:辖 大池、二道川、麻黄套、克珠日、葫芦素淖日、马鞍桥6个村。
布拉格苏木:辖 乌提、阿勒台、芒哈图、陶利、特布德、哈沙图、拜图、公乌素8个嘎查。
毛盖图苏木:辖 乌兰胡舒、沙日胡舒、巴彦乌珠日、阿日赖、明盖、伊克乌素、库伦、巴彦希里8个嘎查。
珠和苏木:辖 巴彦希里、阿日赖、克泊日、伊克柴达木、呼和陶勒盖、珠拉图、乌定希泊日、巴彦希泊日、克珠日、哈日色日10个嘎查。
上海庙牧场
2004年,鄂托克前旗辖5个镇、1个乡、3个苏木:敖勒召其镇、三段地镇、上海庙镇、昂素镇、城川镇、二道川乡、布拉格苏木、毛盖图苏木、珠和苏木;上海庙牧场。总人口7.33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
人口民族宗教
全旗下辖4镇,68个嘎查村,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3368万人。其中蒙古族22885人,汉族50368人,回族78人,苗族18人,满族13人,鄂温克族、藏族、土家族各1人,其它各族3人。全旗市镇人口2.26万人。
鄂托克前旗有信教群众15 000多人,占总人口的22.4%,其中: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大约10 000人,喇嘛81人,全部在60岁以上,有正式登记的寺庙三处,有未批准寺庙或活动点两处,其中一处是上海庙镇的新上海庙,始建于1912年;另外一处是昂素镇的玛新布日迪庙,始建于1863年。
全旗信仰天主教群众4491人,其中蒙古族2091人,全是本旗境内的群众,汉族2400人,多以陕西定边、靖边移居或婚嫁到本旗境内的居民为主,主要分布在我旗敖镇和城川镇,其中敖镇1742人,城川镇2149人,其它镇大约600人,神父2名、修女2名;本旗现有正式登记的天主堂一处,坐落在离城川镇所在地13公里的糜地梁嘎查三社。有未经批准的活动点两处,一处在城川镇所在地,每月活动4—6次,活动时间每逢农历的3日和8日,另外一处在敖镇,每月活动一次,活动时间在每月公历15日。
城镇建设及区位交通
敖勒召其镇于1983年批准设镇,是鄂托克前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建镇以来,鄂前旗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将敖镇规划为长方形,全面加强敖镇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配套建设了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快速发展。
近年来,敖镇市政建设总投入2.5亿多元,是同期全旗财政收入总额的1.7倍,完成了敖镇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敖镇已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综合配套功能基本完善的草原新镇。
敖镇建成区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沥青、水泥、砖硬化18条街路总长29.25千米,硬化街路总面积79.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839.2万元,建成区道路铺装率达到79.3%;建成了5条50多米宽的3横2纵呈“双丰字”形主干道与13条25米宽次干道交错的道路网状结构,使镇区呈现棋盘式格局。投资636万元硬化了居民家属区53万平方米, 敖勒召其镇使住宅区地面平整、环境洁净优雅,改变了2万多人的居住区“西风门前过、沙子落满家”的旧面貌。投资2430万元兴建了敖镇广场、旗委广场、体育场、旗门、金钥匙、高杆灯、草原明珠、灯箱广告。投资420多万元安装了515盏路灯,分布在9条街路。绿化美化投资2049万元,敖镇新环城林总长15千米、宽470米、建设总面积1.05万亩,完成了陶伦路等主要街道绿化改造工程,现除陶伦路部分路段保留高大新疆杨外,其它街道两旁阔叶树全部更换成常绿树,在街道两侧种植常绿树16.1万株、花灌木5万株、阔叶树6.8万株、草坪14.3万平方米,每年夏秋2季在镇区摆放大小盆花12万多盆。投资300万元铺设供水管网50.5千米,3个自来水水塔、2座蓄水池、年供水量130万吨,供应机关、企事业单位、镇区居民、建筑、绿化、消防用水,使敖镇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投资443万元建公共厕所240个,垃圾屋80个,垃圾池326个,清洁箱230个,清洁车36辆,1.7万平方米垃圾处理厂1处。投资5387万元建成了固定和移动讯息网,安装固定电话9353部,共有8200部无线电话和1014部无线寻呼机。单位、企业及个人投资420万元启动了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现镇区有集中供热户1106户,集中供热覆盖面为18.3%。近年来,在城市规划方面,总投资达860万元,特别是占地10.3万平方米,融集会、庆典、市政礼仪、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投资986万元的镇区主要街路绿化改造工程建设,街道全日保洁制等成为鄂前旗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从“九五”以来,鄂托克前旗旗委、政府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予以集中攻坚,在自治区、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与毗邻地区的共同合作,不断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入,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38170万元,其中争取到国家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和国债共12180万元,国内贷款2500万元,农牧民投工投劳折款8000万元,地方以征地、拆迁相抵匹配及企业投资达8300万元,其余由施工企业垫资,全旗公路里程(包括乡村公路)已达到1600公里,其中建成油路450公里,乡村公路63条约1150公里,69个嘎查村通公路率和通班车率分别达到80%和96%。全旗公路交通初步形成了以敖勒召其镇为中心,S216线鄂旗察汗淖至陕西柠条梁和宁夏银川至乌审旗2条“十字”黑色化公路为主骨架,旗乡村公路为经络,南接307,西连211,北通109,东达210国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力的带动了运输业的大发展,全旗道路运输车辆已达到2300辆,其中客运班车达48台,客运班线32条,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运输新格局。
资源概况
鄂托克前旗地大物博,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庙镇境内,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两种含煤地层同处一地,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已取得探矿权面积754平方公里,预计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现已完成精查储量近30亿吨;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60%以上分布在我旗境内,已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探明盐储量250万吨,芒硝200万吨,石膏1.3亿吨;优质紫砂陶土分布于全旗,具有细腻、缩性小等特点,可与景德镇陶土相媲美,预计储量100亿吨以上;可广泛用于环保、化工以及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稀有矿种方沸石、蒙脱石预计储量在40亿吨以上。
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是我国梁外甘草和天然麻黄的主要产地之一,野生甘草保存面积425万亩,麻黄保存面积26.5万亩(其中人工麻黄种植面积6.5万亩)。另外,苦豆草、枸杞、银柴、大黄等野生药材资源广泛分布于全旗境内。水土资源、农、畜、林、沙产品资源富集,地下水资源具有水位浅、水质好、易开采等特点,水资源总量达3.3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1.7亿立方米。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85.6万头(只),年产绵羊毛200万公斤,山羊绒20万公斤,皮张50万张,商品肉800万公斤。
鄂托克前旗地大物博,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庙镇境内,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两种含煤地层同处一地,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已取得探矿权面积754平方公里,预计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现已完成精查储量近30亿吨;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60%以上分布在我旗境内,已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探明盐储量250万吨,芒硝200万吨,石膏1.3亿吨;优质紫砂陶土分布于全旗,具有细腻、缩性小等特点,可与景德镇陶土相媲美,预计储量100亿吨以上;可广泛用于环保、化工以及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稀有矿种方沸石、蒙脱石预计储量在40亿吨以上。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是我国梁外甘草和天然麻黄的主要产地之一,野生甘草保存面积425万亩,麻黄保存面积26.5万亩(其中人工麻黄种植面积6.5万亩)。另外,苦豆草、枸杞、银柴、大黄等野生药材资源广泛分布于全旗境内。水土资源、农、畜、林、沙产品资源富集,地下水资源具有水位浅、水质好、易开采等特点,水资源总量达3.3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1.7亿立方米。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85.6万头(只),年产绵羊毛200万公斤,山羊绒20万公斤,皮张50万张,商品肉800万公斤。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南部城川镇的大沟湾是“河套人”的发祥地,而且又是伊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既有唐代宥州古城遗址和大量的汉代古墓群及萨拉乌素化石群,又有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及王震井等革命遗址,附近又有明长城遗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绚丽多姿的草原大漠风光,革命古迹,古城遗址和浓郁的鄂尔多斯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诱人魅力。
矿产资源
方沸石
1998年,鄂前旗发现了方沸石矿体露头,经中国矿业内蒙古公司实地勘探,并取样化验,方沸石品位于50—60%,最低品位为32%,达到工业品位30%。在鄂前旗境内二道川乡、三段地镇、布拉格苏木已探明可供开采方沸石矿床东西宽12公里,南北长50公里,矿体厚度8—60米,储量在4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矿床,填补了我国矿产品资源的一项空白。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沸石矿有40多种,但常见的只有丝光沸石、斜发沸石、毛沸石等。方沸石比较少见,仅在美国等地发现,但储量小,品位低,没有工业利用价值。方沸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离子交换性能和催化性能,是非金属矿产中的珍品。方沸石具有多种用途,经加工可以制成多种产品,用于农业、环保、建材等各个部门。
经大连理工大学化学物理研究所试验表明,方沸石应用于农牧业、环境保护、建材三大最佳领域的项目有:利用方沸石生产离子筛及橡塑助剂、土壤改良剂、重金属提取剂、生产硅铝化合物、杀菌剂、特殊氧化剂等。方沸石经过化 学改性处理后,显示出独具特色的“离子筛”特性,对直径<2.6°A的重金属离子如Cu、Pb、Zn、Ag、Fe等具有选择吸附性,非常适合于此类金属的提取、熔炼及废水净化。经改性后,方沸石的纯度及孔径均有明显改善,吸附力和离子交换力明显提高。是催化材料的重要开发方向和有效利用途径。
石膏
石
膏资源主要分布在布拉格苏木的科贝矿床、古尔恰克矿床和三段地镇的巴拉庙矿床,分布范围在三段地镇以北至布拉格苏木一直沿至鄂托克旗查布苏木接壤处,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10—28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矿区大地构造处于中期准地台鄂尔多斯断中陷带西缘,石膏矿贮存第三系渐统陆相红色泥岩中,含上下两个石膏矿组,两矿组在剖面中相距40—70米。
根据内蒙古一0八地质队提交的《鄂托克前旗苏级石膏矿区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我旗石膏资源储量为1.26亿吨,品位于62%—78%,达到工业品位(工业品位65%),矿床覆盖层为0—15米,矿体厚度为1.2—3.8米,该矿种主要用于建材、医药等领域。
鄂托克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西端距宁夏银川市20多公里,距宁夏河东国际机场仅有10多公里。全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够满足大开发的需要。
湖盐、芒硝
湖盐、芒硝主要分布在二道川乡北大池村,两种矿产为共生组合。湖盐储量为77万吨,品味为62—94%之间,年产清浪盐3万吨;芒硝储量为108万吨,矿床面积约28平方公里,品位为24—64%,年产芒硝3万吨。
铀
分布于毛盖图苏木、布拉格苏木,现正在加紧勘探。
天然碱
天然碱主要分布在二道川乡呼素绰尔、察汗素,预计储量10万吨,品味在30%左右。
陶土
陶土主要分布在二道川乡、三段地镇、布拉格苏木境内,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约10—28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储量约为2000万吨,属优质紫色陶土,可与景德镇陶土相媲美,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环保、农业、建筑、食品加工等行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天然气
鄂托克前旗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庆油田公司先后在我旗城川、昂素镇等地打气井15眼,都已达到工业气流井,单井日产天然气20万立方米左右。尤其是2000年苏里格气田的发现,加大了天然气勘探力度。2001年根据股份公司安排,长庆油田公司坚持“地震先行,综合勘探;立足上古,兼探下古;集中评价,战略甩开;适度探明,放开控制”的勘探方针,以苏里格东砂带探明区为基点,在南北开展评价勘探的同时,向西大井距甩开,预探中砂带和西砂带,部署二维地震2500公里。中砂带和西砂带70%位于我旗境内。其中在昂素镇共打“苏”字头井10眼,珠和苏木2眼,均出现好的含气显示,同时证实了中、西砂带盒8砂体含气,无阻流量超百万方/日,为长庆油田公司在我旗勘探天然气奠定了基础。
根据长庆油田公司在我旗的勘探作业成果表明鄂前旗境内天然气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控制储量3400亿立方米,预测储量8000亿立方米。该气田主要地质特点:一是储层物性好,孔隙度最19.96%,平均13%,渗透率最高 561毫达西,主要气层平均为62毫达西。二是单井产量高,目前单井最高日产量百万方以上,平均20—60万立方米。三是储量丰度高,每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3亿立方米,相当于长庆气田储量丰度的四倍。四是天然气质量好,甲、乙烷含量高达96%,更主要的是不含硫化氢,无边、底水。
鄂前旗旗委政府立足这一资源优势,确立以气为能源、以气为原料的发展思路,结合我旗资源共生这一实际,以气为燃料,大力开发现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发展陶瓷建材工业;以气为原料开发二甲醚、甲醇、炭黑、硅胶、乙烯等下游化工产品。
蒙脱石
蒙脱石主要分布在布拉格苏木,可用于纳米技术,为现代高科技产品原料,品味在33%左右。
煤炭
鄂前旗上海庙煤田位于旗府所在地敖勒召其镇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相连,煤田分布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含煤地层有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初步预测储量100亿吨以上。
农畜资源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
是一种优质牧草,经加工是喂猪、鸡、鸭、鱼、牛、羊等多种禽、畜及水产动物低成本的全价高效生物 饲料。蛋白质含量是玉米双倍,我旗紫花苜蓿资源丰富,种植面积达35.7万亩,年产干草5425公斤。
萨福克肉羊
萨福克肉羊 产于英国英格兰东南的萨福克、诺福克、剑桥和艾塞克等地,2002年由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细 毛羊种羊二分场从澳大利亚引进。该羊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母性强,产羔率为130%—140%,成年公羊体重为100—110千克,母羊为60—70千克,3月龄羔羊胴体重达17千克,肉嫩脂少,剪毛量3—4千克,毛长7—8厘米,毛细56—58支,净毛率为60%。
皮张
鄂托克前旗2004年产各类皮张 52.2万张,皮张以皮厚、韧性强而远近闻名。
毛
鄂托克前旗2004年细毛羊达9.7万只,年产绵羊毛1600吨,细毛羊以鄂尔多斯细毛羊为主,被毛洁白,密度适中,细度均匀,毛细60—64支,有明显的正常弯曲,侧毛自然长度为7.0—10.0厘米,净毛率达36%以上。
肉
鄂托克前旗2004年肉牛达3.5万头,肉羊达86.7万只,年产各类肉14689吨。为了加快我旗畜牧业发展步伐,提高肉类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2004年,我旗新建、扩建人工配种站127处,调购以德美为主的种公羊258只,调购以西门塔尔、秦川牛为主的优质肉牛19583头。目前,全旗牲畜改良率达98%以上,所产各种肉类以肉质细微、柔软多汁、口感好而倍受各地客商青睐。
绒
鄂托克前旗属于羊绒生产加工基地之一,绒山羊品种主要有: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年产山羊绒150吨,山羊绒细度14—16微米,净绒率为60%以上,成年公羊单产最高达1.0公斤,鄂托克前旗的山羊绒深受湖北、湖南、山西等外地客商青眯。当前,羊绒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我旗是畜牧大旗,牧业生产中羊绒又居首位,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林业资源
森林资源
鄂托克前旗总土地面积为1874.2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12.77万亩,占总面积的48.8%;非林业用地961.48万亩,占总面积的51.2%。目前我旗的森林覆盖率为7.9%。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66.9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8%;灌木林地93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疏林地26.7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未成林造林地84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2%;宜林荒山(沙)荒地542.1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8.8%;其它用地面积0.11万亩。 全旗林业资源中,国有林12.5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1%;集体林154.3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0.9%。有林地中,防风固沙林面积64.26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38.5%;农防林面积27.54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6.5%;经济林面积13.8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8.3%。
在树种分布上,乔木主要以柳树、杨树为主;灌木以沙柳、杨柴、花棒、柠条为主,还伴有旱生、沙生和盐生灌木、小灌木,主要有:锦鸡儿、藏锦鸡儿、红沙、白刺、盐爪爪、珍珠米等。
野生动植物资源
麻黄鄂前旗甘草本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包括驰名中外的药用植物甘草等,现保存面积400万亩。其中有开发价值的167万亩, 年产200万公斤;境内还有麻黄草,保存面积70万亩,年均采集量120万公斤;还有银柴胡、苦参、知母、远志等中药材。编织类植物有:乌柳、沙柳、红柳、芨芨、沙竹等。野生动物有:草兔、沙狐、沙鸡、黄鼠狼、马艾虎、刺猬等。
林业发展
“九五”期间是我旗林业事业开始蓬勃发展的起跳阶段,规划从97年至2000年,全旗以每年飞播造林10万亩,人工造林10万亩,以种柠条、杨柴为主的封育补植补播治沙30万亩的速度治理沙害200万亩。工程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旗上下对造林治沙的积极性高涨,农牧民对治沙种树种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无论力度、规模都是建旗以来前所未有的。鄂前旗的林业事业从低水平徘徊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整个工程实施期间,我旗共完成人工造林58万亩,合格34.91万亩;飞播造林41万亩;封闭补植补播131.7万亩。总计治理面积达207.61万亩。其中包括敖镇万亩环城林带工程等重点工程。通过“九五”的建设,牧区草场沙化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旗森林覆盖率由“八五”末的6.94%增长到7.6%。
国家西部开发,生态先行的政策为我旗林业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天保、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实施以来,我旗完成人工造林22万亩,飞播造林128.75万亩,封山(沙)育林20万亩,义务植树75万株,四旁植树48万株,完成沙柳原料林20万亩,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实施了3000亩杨树速生丰产林。扶持发展造林500亩以上的大户218户,5000亩以上的大户有16户,其中包括在自治区有一定影响的冯治庭、米启旺等。年产各类苗条3亿株左右,除本旗自用外,其余全部销往周边地区,远至宁夏、甘肃、山西、陕西、呼市、包头等地。各大企业也纷纷挤身林业产业,敖镇的金驼药业责任有限公司、伊帝亚山野菜加工厂、正在建设当中的昊派林木开发有限公司(年生产7000吨木质素)、金林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3万立方米的高密度纤维板)以及规模生产的林木种苗
鄂托克前旗业共同构筑了我旗林业产业的框架,产业化发展已具雏形。靠麻黄草、有毒灌草、甘草根、山野菜、沙柳平茬枝条、育苗、采种等,已成为当地农牧民增产创收的主导产业,大部分农牧民仅靠此一项增收万元以上,个别特殊大户达10万元以上。做好沙产业这篇大文章,是我旗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我旗各级政府为了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做出极大努力。明确规定了五荒承包到户,限期治理,产权50年不变,理顺了森林资源的产权关系和基础建设的投资关系,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其次是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社会各界各种经济成份投入林业生产建设,形成了全社会搞林业的良好局面。其三是政府出资帮助农牧民发展林业,增加资源总量,如本年度政府出资100万元,建设20万亩沙柳原料林。到2003年底,全旗灌木资源总面积达876735亩,年产枝条175.35万吨,可满足年产175.35万立方米人造板生产需要,为我旗林业产品加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旗委、政府的引导,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截止2003年底,鄂托克前旗已建成金驼药业有毒灌草加工1线,伊帝亚野菜生产,金林木业中密度纤维板生产1线,昊派林木质素生产。形成了年产麻黄素50吨,各类人造板3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加上林木种苗产业,全旗年林业总产值达2830万元,可实现利税485万元,林业产业化经济的光明前景已初步显现。
旅游资源
综述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南部城川镇的大沟湾是“河套人”的发祥地,而且又是伊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既有唐代宥州古城遗址和大量的汉代古墓群及萨拉乌素化石群,又有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及王震井等革命遗址,附近又有明长城遗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绚丽多姿的草原大漠风光,革命古迹,古城遗址和浓郁的鄂尔多斯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诱人魅力。
宥州古城
宥州城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据今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它反映了唐代鄂尔多斯的繁荣。据史书记载,唐开元9年,居住在这带的胡人康待宾起义反唐,唐王朝在镇压叛乱后,将参加起义的民众疏散到江淮渚州。而这些人世代游牧,迁徙无定,不习惯中原的农耕生活,日夜思念故土,迫切要求返回故乡。于是,开元26年,朝庭命宰相牛仙客在鄂尔多斯设一新州,以安置从江淮地区返回的民众,并将此州取名宥州,以示唐政权的宽宥之意。
宥州古城宥州城城址位于我旗城川镇城川嘎查北1公里处。古城南北长750米,东西宽500米,以“夯土”之术建成的城墙而今仍兀立于地上。东、南、西三面分别有城门,是为瓮城,城墙之上有角楼和马面(凸面)等防御设施数座。大约在南宋末年,宥州城被弃。
宥州古城遗址现以历史悠久、内含丰厚的“古钱币文化”而受到海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城内出土的古币中,从西汉到清朝的古币应有尽有,但奇特的是没有元、明两代的古币。以唐、宋的古币为最多,其中:唐“开元通宝”、宋“太平通宝”、“宣和通宝”、“皇宋通宝”、“圣宋元宝”等古币是稀世珍宝,对研究我国古代经济、人文、社会等的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震井
在城川苏木黄海则村李有义门前 50 米 处.从井口到井底深 13.2 米 ,井底直径 1.5 米 ,水深 30 厘米, ( 原来水源很旺,后被沙埋所致 ) 。 1942 年,解放区军民响应党中央 " 自已动手、丰衣足食 " 的号召,在王震将军的指导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1944 年,八路军在黑梁头种地,为解决饮水困难,开凿出这眼井。
1987 年 8 月 1 日 ,鄂前旗人民政府为教育后代,保存革命遗迹,立了碑。是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神奇的榆树壕
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海中,有一处天然的历史名胜,古往今来,她以神奇的传说、怡人的风景、永恒的绿色和清凉纯洁的古榆圣水,款待过国内外千万游人,这就是位于我旗珠和苏木西部巴彦希里嘎查境内的榆树壕。
古老的鄂尔多斯民歌《六十棵榆树》中:"远望着郁郁葱葱的六十棵榆树哟,虽然年年大旱还是那样繁茂翠绿;远望见青烟缭绕的吉仁希布尔(溪水)哟,东西两面的风水都让它独占了呀!",歌唱的就是这块风水宝地。
榆树壕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5公里,东西两侧是绵延起伏的金色沙丘,在方圆10平方公里的"壕"中长满了古榆树,在"壕"的北端坐落着"六十棵榆树庙",庙周围的数十棵古榆或前俯、或昂首、或斜卧,千姿百态、 苍劲古朴。被誉为"八大榆神"的树体上,开有大、小、高、低各异的树洞,每逢农历五月初三的"神榆节庙会",洞中便会溢出清纯的"榆泉",供人们尽情品尝。
神奇的榆树壕
相传,
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块"帽子落入草中便找不着,肉掉到地上沾不着沙"的卧马宝地,原本没有一棵榆树,后来由于长年的烽火战乱和天年大旱,很快,往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百鸟竞相飞、清溪苔上流"的美景便一去不回了。生活在这里的牧人被风沙逼迫背井离乡。清乾隆年间,当一对蒙古族百岁老人恋恋不舍的将要离开他们世代生活的土地之时,他们老泪纵横、望沙兴叹,一边祈祷、一边种下一粒榆荚,并双双捧着神圣的招财桶浇了九九八十一次圣水,等啊等啊,最后,他们永远的安睡在了这粒深深寄托着他们绿色希冀的榆荚旁。一对老人去世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三。一对老人的赤诚,感动了神灵,七十二天之后,这粒榆荚突然奇迹般的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之后,这棵"神榆"每年都要播洒榆荚,繁衍后代,时至今日,每年五月初三这一天,总要有一场淅淅沥沥的绵绵细雨降临,以养育幼小的榆树、祭奠珍爱绿色的老人。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对老人,乞望得到"榆神"的保佑,遂在一对老人长眠之处修建了庙宇。相传,庙宇建成这一天即五月初三,"壕"里正好生长着六十棵榆树,便给此定名为"六十棵榆树庙"。
如今,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榆树壕真正成为以榆树林为主的生态旅游区,参天的榆树不计其数,每年五月初三举办的"神榆节庙会"上,数以万计的中外游人在这里或赛马、或摔跤、或畅饮"神榆泉圣水"、或祭奠、或静听喇嘛诵经,去体味那美丽动人的传说,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上海庙立体生态旅游
上海庙立体
生态旅游公司是亿利资源集团投资近两千万元建成的集餐饮、住宿、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基地,公司始建于 2000 年,经过两年多的基本建设,于 2002 年 8 月 2 日正式对外营业。
公司位于鄂尔多斯西部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这里交通十分便利,与宁夏平原隔河相望,离宁夏首府银川仅 58 公里,距旗政府所在地 70 公里,据史料记载:13 世纪初,成吉思汗曾率军驻足此地,因水草丰美而居此养精蓄锐;因兵器马壮而萌发征服欲望,因苍天赐予他神力而横跨欧亚大陆,此地即成为他征服欧亚大陆的起点。
近两年来,亿利资源集团公司通过对 43 万亩天然甘草进行围封保护,建设成为以优质甘草为主,以优质牧草和沙旱生珍稀植物为辅的中蒙药材基地的建设,并形成了自然景观十分优美的立体生态表现区,且与宁夏明长城遗址和水洞沟文化遗址、沙湖等旅游景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最大的草原观光旅游接待区。目前,旅游景区内可划分为大汗行宫休闲度假区、苏勒德民族文化村、综合娱乐项目和现代农业养殖示范区。
旅游区以驰名中外的梁外甘草和紫花苜蓿为自然景观,以浓郁的蒙古族特色和悠久的民族文化为依托,充分展示了蒙古族的历史与现实文化。在让游客领略鄂尔多斯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亲眼目睹成吉思汗布阵围猎、驻扎行宫足迹的同时,还可以品尝草原生态的瑰丽与安宁。
旅游区现具有接待 400 人用餐、 100 人住宿的规范,目前,主要吸引宁夏、陕西游客。公司内设综合管理部、财务部、营销部、客房部、餐饮部、物业部、艺术团等部门,旅游区现有员工 80 余人,一支专业有素的员工队伍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在这里正得以实现。
塞外明珠大沟湾
大
沟湾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位于我旗城川镇东南 18 公里处,因发源于陕西省白宇山北麓的无定河注入城川大沟湾村而得名。大沟湾不仅以优质 " 红星 " 苹果、红尾鲤鱼和避暑盛地 - 滴哨沟而驰名四海,更以是古 "河套人 " 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1922 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首次在这里发现 3 件人类肢骨化石,翌年,他又与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组成考察队,在这里进行了深入考察,发现了包括 45 个种类的脊椎动物化石和一批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后来,德日进先生在研究这些古化石时,意外发现了一颗人的上门齿化石,经北京协和医院解剖科主任步达生先生研究,取名 " 河套牙齿 " 。
本世纪四十年代,我国考古家裴文中先生在他的著作中首次使用了 " 河套人 " 和 " 河套文化 " (即萨拉乌素文化)两个中文名词,从此,大沟湾 " 一鸣惊人 " 。此后的三十年间,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家汪宇平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位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先后多次来到这里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古研究,共发现 " 河套人 " 化石 10 多件、旧石器 100 多件。 " 河套人 " 及遗址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所处地理位置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科研价值。
大沟湾因无定河的曲折前行形成了深厚壮观的北方沟川地貌和水回田绕的南方水乡风光,两者的天然结合,绘就了一幅独特而神奇的自然风情画。每当夏秋时节,漫步在沟顶,青砖红瓦,车来人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派生机盎然;穿行在沟底,古窑森森,土崖悠悠,荒沙漫漫,古木巍巍,一派原始气息。境内 " 琵琶岛 " 上禾苗飞舞,百鸟啁啾; " 水帘洞 " 处流水潺潺,涛声悦耳; " 花果 园 " 中蜂飞蝶舞,百果飘香; " 美人湖 " 里鱼儿嬉戏。热情好客的民族风情相伴,令人置身桃园仙境,确有回归自然、流连忘返的感觉。 大沟湾既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好去处,也是有识之士去体味古老历史、增长知识的 " 博物馆 " 。
明长城
明长城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古一级公路往东行驶8公里,
您便可以不为“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感到遗憾了,因为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古长城就在你的脚下。位于我旗上海庙镇西部的明代长城遗址,西起黄河东岸向东绵延数百 公里,在我旗境内长达53.3公里。它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但整体依旧完好,由黄土夯筑,夯层为8至12 厘米,墙体和墩台(敌台)构成主体,墩台排列整齐 ,每墩相距150 米。历经苍桑的墩台现在仍然高达12米,墙体高6.5米。流经宁夏灵武县的水洞沟河,从长城的豁口处穿过,此豁口为这段长城的防御重地,筑有关城和其它重要防御设施。明长城在我旗境内共有7处烽火台遗址,而今,它们虽然已被历史的长河冲刷的千疮百孔,但它们的风骨却更加令世人所钦佩。
鄂托克前旗史志
早在旧石器时期,鄂前旗就有人类活动。史料记载,鄂托克前旗地在夏朝,曾为北羌、熏、鬻、鬼方、猃狁、义渠、朐衍、匈奴、鲜卑、乌桓、羌等部族的游牧或驻牧地;自秦始,隶属北地郡、上郡、朔方郡、大夏幽州、灵武郡、灵州、宥州、研绥路、宁夏卫;明朝成化以后,蒙古族鄂尔多斯各部陆续进驻,鄂托克前旗为扣克特·锡巴固沁和乌拉特·唐古特部落的驻地;清初,将上属右翼诸部划为一旗,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民国时期改为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为鄂旗南境。
鄂托克前旗境内萨拉乌素河畔的大沟湾、迭哨畔等处,以“河套人”的故乡文明于世界,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过珍贵的古人类化石以及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为研究“河套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旗内文物古迹颇多,古遗址有96处。其中城川镇境内有唐代长泽县治所(也就是元和15年以后的宥州城)遗址;二道川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玛拉迪境内有其巴嘎图砖窑梁遗址;城川章格什里村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6年6月,在三段地发现一处汉墓群;上海庙境内有明长城遗址。另外,城川镇黄海子村有1944年王震将军指挥八路军在黑梁头种地,为解决饮水困难打下的水井,即“王震井”;三段地有“三段地工委旧址”;昂素镇有马良成、顾寿山革命烈士的纪念碑。
鄂托克前旗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内蒙古创建的老解放区之一,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共产国际的交通要道。早在1936年5月,中央西征红军根据毛泽东发表《对内蒙古人民宣言》精神,在定边成立蒙古工作委员会,建立蒙汉游击队,解放了三段地、二道川。10月,三段地工委成立,下旬发展地下党员,成立三段地、二道川苏维埃政府,组建地方武装。1941年11月城川解放,成立了蒙古委员会。
1980年8月12日,国发208号文件批准分设鄂托克前旗,同时增设敖勒召其镇。同年11月1日与鄂托克旗分开办公。1983年7月15日搬迁至敖勒召其镇。同年体制改革时,将牧区公社改为苏木,大队改为嘎查;农区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
鄂托克前旗共辖4个镇,68个嘎查村,总人口7.4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1%,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题、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建旗29年来,全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镇简介
敖勒召其镇
敖勒召其镇建于1983年10月,是全旗政治、文化、交通中心。2005年10月,原三段地镇整建制并入敖镇。地处旗境中部,东邻昂素镇,南接城川镇,西和北连上海庙镇,西南与盐池县接攘。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下辖12个嘎查村、6个社区,总人口3.7万,其中,城镇人口2.3万、少数民族人口0.75万,是一个镇区与农牧区并存、工商业与农牧业并举的旗府所在地镇。
敖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盛产粮、果、蔬菜、乳、肉、皮、毛等农畜产品及天然气、石膏等矿产品。野外生长麻黄、甘草、银柴胡、沙葱、沙芥等几十种天然中药材和可食用的沙生野菜。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古城堡遗址和“农家乐”、“牧户游”,三段地红色旅游区,著名的毛乌素沙漠源头“大沙头”旅游景区与镇区规划建设的现代公园交融并茂,相映成辉。
敖镇坚持分区推进、典型带动、重点突破原则,大力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7年,镇财政收入达到1140万元,城镇居民人可支配收入达到1.2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18元。牲畜饲养总量达到23万头只,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6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6000吨,工业产值达到5.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同时,加强了城镇建设,努力打造社区服务平台,构筑“四六三十”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十二进社区”活动和“五百”活动,营造出良好的社区人居环境,社区活动设施和服务功能达到全市一流水平。2001年至2007年,实施了七期移民搬迁扩镇工程,搬迁移民1171户3997人,新兴的移民开发区迅速崛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充分显现。近年来,敖镇被命名为自治区卫生先进镇、自治区六星级文明城镇、市文化示范镇,镇党委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五个好”党委、全市“十佳苏木乡镇党委”,全旗“1520”创建活动先进苏木乡镇党委,连续七年被旗委、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镇,荣获全镇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一等奖。
城川镇
城川镇曾经是古河套人的发祥地和萨拉乌素动物化石群的集聚地,也是汉唐和西夏文化的繁荣地,又是我党在内蒙古地区开辟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城川镇位于蒙、陕、宁三省交界处,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素有自治区“南大门”之称。2005年撤乡并镇后的城川镇,下辖29个嘎查村、4个机关和126个农牧业社,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全镇共有农牧户7277户,人口2.22万人,占全旗农牧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总土地面积2418平方公里,其中:水浇地面积17.9万亩,仅种植以优良牧草为主的饲草料达6万亩。近几年,随着我镇现代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迅速,由其是以辣椒为主的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目前,全镇辣椒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年产辣椒近3万吨,所产“碧玉牌”辣椒已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认证。
城川镇能源储量丰富,开采前景十分广阔。近两年,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步伐的不断加快,开采规模进一步加大,已对18个嘎查村全面展开了勘探工作,截止2008年7月份,先后完成石油探井8眼,天然气井21眼,并初步探明了煤炭资源的赋存情况。
城川除特色产业、资源优势以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挖掘潜力进一步突显。境内有著名的古河套人遗址、宥州城遗址、延安民族学院旧址、黑疙瘩汉代古墓群以及王震井等文物古迹。还有神斧天凿自然而成的大沟湾旖旎风光,北大池盐湖、温泉,神奇的榆树壕,经典美丽的巴彦希泊日天然草原等风景名胜。宥州古城城址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尔多斯沙漠大峡峪景区(大沟湾旅游区)于2007年被列入国家风景名胜区。
上海庙镇
上海庙镇位于鄂托克前旗西部,是由原芒哈图乡、上海庙牧场和布拉格苏木经两次机构改革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3871.21平方公里,镇辖11个嘎查村,51个农牧业社,7个部门,2个社区,全镇总户数3534户,总人口8725人,其中农牧户2448户,农牧业人口6789人。建成养殖小区28个,牲畜配种站56个,牲畜总头数35.9万头(只),水浇地2.77万亩。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2007年年完成财政收入865.37万元。
境内3000多平方公里含有煤层,煤田与宁夏宁东煤田地层同缘,初步探明煤炭总储量140吨以上,上海庙地区还有丰富的天然气、煤层气、石油、石膏、粘土、砂等资源,多种地下资源同处一地。开发潜力巨大,药材资源,梁外野生甘草330万亩,天然麻黄草7.8万亩,野生药材还有冬青、苦参、白蒺藜、兔丝子、益母草、大黄、发菜等。稀有植物物种藏锦鸡儿保存面积150万亩。旅游资源,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明长城过境56公里,水洞沟古人类遗址是众多影视拍摄之地;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达到国家4A级标准。鄂尔多斯亿利资源上海庙立体生态旅游区向国家4A级冲刺,“牧户游”、“农家乐”初具规模,淳朴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民族特色,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上海庙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海庙镇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全面实施收缩转移和集中发展战略,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步改善基础条件,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构筑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力争把我镇建设成为全旗的经济中心和工业重镇,建设成为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实力雄厚、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最具活力和希望的新型工业城镇。
昂素镇
昂素镇位于鄂托克前旗东南部、地处鄂前旗、鄂旗、乌审旗交接处,全镇总土地面积4240平方公里,主要由毛乌素沙地和鄂尔多斯梁地两大地貌构成,地形为起伏梁地和沙丘交错地带。昂素镇俗称“药材之乡”,境内矿产和药材资源丰富,有野生麻黄、甘草等天然药材和国家保护植物藏锦鸡儿,有狐狸、大雁、天鹅等珍惜野生动物,主要贮藏有天然气、煤、盐、碱、芒硝、丰年虫等矿产并有一定数量的铀。昂素镇既是“古河套人”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达尔扈特氏族祭祀的圣地,孕育了响喻区内外的哈斯尔暨阿拉格苏勒德(花纛)文化。全镇总土地面积4240平方公里,下辖3个机关,16个嘎查,75个牧业社,居住着2248户,10244人。镇党委下辖20个党支部(机关事业支部4个,嘎查党支部16个),共有503名党员,其中少数民族党员418名,占党员总数的83.1%,妇女党员113名,占党员总数的22.5%,60岁以上党员110名,占党员总数的21.8%,三十五岁以下党员125名,占党员总数的24.9%。全镇确立并培育全市“三个二”示范嘎查2个,建成“五个好”党支部12个,占嘎查总数的75%。嘎查活动场所建筑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14个,100-200平方米的2个,达到旗级一类标准的7个,二类标准的7个,三类标准的2个。嘎查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下的5个,1-3万元的7个,3-5万元的2个,5万元以上的1个,10万元以上的1个。
近年来,镇党委始终坚持“抓党建、强能力、谋发展、促小康”的方针,以“6668目标”工程和“1234突破”工程为抓手,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党员工作学习制度,不断增强党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作用的发挥,创造性地实施了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及包片联系制度、农村牧区无职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干部讲党课等制度和村干部一述一考两评制度,并立足地区实际提出了“生态立镇,牧业强镇、文化兴镇”的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鄂尔多斯西部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在经济建设上下功夫,开放创新上求实效,增收节支上挖潜力,模范带动中抓实效,使全镇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实施退牧还草项目65万亩,异地还林项目60万亩,建成林业基地100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30万亩,88%的草牧场实行了以草定畜,划区牧轮,12%的草牧场实行了禁牧;建成配套灌溉机电井2000多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万亩,以路、电、讯、水、小集镇、生态建设及新型能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38个,高效益家庭牧场示范户220户、养殖示范户550户、生态建设示范户270户、白绒山羊核心群改良点60个,肉羊改良站点60处,牲畜饲养总量稳定在25万头只以上,现全镇大小畜改良率达96%,牲畜疫病防控体系、农牧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不断健全,肉、绒、毛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
富饶的宝地,开放的热土,优惠的政策、高效的服务,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前来我镇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祥和的草原小镇。